苹果硬件更新
有時候,經過不斷編輯的六頁報告,最後直接成為了產品的新聞稿。
《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台灣』〔築摩新書〕。對苦於兩岸關係惡化、陸客減少的台灣而言,目前的事態無疑成為重大的打擊,這也是前文提到的政治家對「台灣LOSS」文章做出反應的原因,日本的哈台族正是台灣重要的觀光客源。
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台湾ロス https://t.co/UEGoZn6zdm — 林佳龍Lin, Chia-lung (@chia_lung) July 14, 2020 台灣的玄關之一,桃園國際機場所在的桃園市市長鄭文燦也在其官方推特帳號上以日文發文:「聽說很多日本朋友不能到台灣旅行、吃不到台灣美食,都陷入『台灣LOSS』症候群,開始想念充滿人情味的台灣。」台灣「哈日族」一詞創始人哈日杏子也在其臉書上貼出「好想去日本」的插圖身在核武時代的我們,或許該慶幸在過去四分之三個世紀裡,再也沒發生核武攻擊事件(1962年的古巴危機是自長崎原子彈後,全球最鄰近核戰邊緣的事件),核武專家譚納華德(Nina Tannenwald)就認為75年間零核武攻擊,是全人類在這個時代中的最大成就。除了核武的影響與啟示,近期多位歷史學家表示,在觀看太平洋戰爭歷史時,人們往往過度聚焦於兩顆原子彈的影響,並將戰爭的終結歸因於兩場核爆,但核爆前美軍連月的城市轟炸,不僅重要性不亞於兩顆原子彈,也是人類需要銘記的歷史。
美軍的無差別攻擊引來許多的質疑與批評,不過歷史學家也指出,其實除了兩顆原子彈以及蘇聯對日宣戰外,美軍的無差別燃燒彈攻擊,也是造成日本投降的關聯原因,因為當時日本政府不斷被批評無能保護受燃燒彈攻擊的居民,政府也擔心因轟炸造成的上萬無家可歸民眾會發動暴亂,因此以上原因都最終導致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決定。閱讀歷史是讓人反思如何避免再犯過錯以及做更好的決定,而不論是前段提到的防止核擴散,或是後段著重的燃燒轟炸歷史,都顯示了人民在制衡政府權力上的重要性:被爆者施壓政府為反戰、反核武與和平努力。(中央社)陸委會表示,為防中國大陸人士利用轉換為港澳居民身分來台進行統戰,現職或曾任陸黨政軍職的港澳居民,申請來台居留、定居時須經跨部會聯審。
陸委會:強化管理涉陸資金 《中央社》日前報導,美國近期陸續取消香港特殊經貿地位及制裁涉港官員,有民團近日呼籲台灣應跟進。這項修法作業,內政部將於8月17日稍晚發布。大陸委員會發言人邱垂正指出,政府未來會持續通盤審酌香港與兩岸情勢、中共與港府作為、主要國家政策等因素,檢視調整台港次序交流與規範,動態強化國安因應作為,並與國際保持聯繫與合作,增進戰略互助,以守護民主。陸委會13日表示,政府已針對涉及陸方因素較強的港澳人士及資金來台強化管理,並修訂相關規定。
大陸委員會今(17)日以書面形式表示,為強化涉陸港澳人士移居來台的管理,防範中國大陸人民利用轉換為港澳居民身分來台定居,對台灣社會進行滲透、統戰、騷擾,甚或從事間諜行為等,已由內政部完成「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22條、第30條的修正。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回覆中央社記者提問時表示,政府已有相關機制處理,有關情況都會納入考量。
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9條,「現任職」於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或其於香港、澳門投資之機構或新聞媒體,得不予許可,或移民署得會同國家安全局、陸委會及相關機關審查。而此次「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修正的最大差別,是將「曾任職」中國大陸黨政軍的港澳居民,也納入其中。至於一般香港及澳門公務人員,不被認為是需強力規範的對象。事實上,港澳居民申請來台時本就有規範。
至修訂相關規定的細節,邱垂正表示,由於相關規定修訂涉及各機關,目前正在積極研議,待有完整結論後會向外界報告。至於香港、澳門政府公務員來台是否同受影響這項修法作業,內政部將於8月17日稍晚發布。至於香港、澳門政府公務員來台是否同受影響。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回覆中央社記者提問時表示,政府已有相關機制處理,有關情況都會納入考量。大陸委員會發言人邱垂正指出,政府未來會持續通盤審酌香港與兩岸情勢、中共與港府作為、主要國家政策等因素,檢視調整台港次序交流與規範,動態強化國安因應作為,並與國際保持聯繫與合作,增進戰略互助,以守護民主。
而此次「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修正的最大差別,是將「曾任職」中國大陸黨政軍的港澳居民,也納入其中。至修訂相關規定的細節,邱垂正表示,由於相關規定修訂涉及各機關,目前正在積極研議,待有完整結論後會向外界報告。
事實上,港澳居民申請來台時本就有規範。大陸委員會今(17)日以書面形式表示,為強化涉陸港澳人士移居來台的管理,防範中國大陸人民利用轉換為港澳居民身分來台定居,對台灣社會進行滲透、統戰、騷擾,甚或從事間諜行為等,已由內政部完成「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22條、第30條的修正。據「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9條,「現任職」於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或其於香港、澳門投資之機構或新聞媒體,得不予許可,或移民署得會同國家安全局、陸委會及相關機關審查。至於一般香港及澳門公務人員,不被認為是需強力規範的對象。陸委會:強化管理涉陸資金 《中央社》日前報導,美國近期陸續取消香港特殊經貿地位及制裁涉港官員,有民團近日呼籲台灣應跟進。陸委會13日表示,政府已針對涉及陸方因素較強的港澳人士及資金來台強化管理,並修訂相關規定。
(中央社)陸委會表示,為防中國大陸人士利用轉換為港澳居民身分來台進行統戰,現職或曾任陸黨政軍職的港澳居民,申請來台居留、定居時須經跨部會聯審」不過,州政府並未指明這3人COVID-19篩檢的結果是否為陽性,只說他們均遵守目前的相關規範。
馬來西亞檳州首席部長曹觀友8月17日表示,禁止醫療旅遊(medical tourism)海外遊客前來,直到衛生部給出標準作業程序, 以及「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或新冠肺炎)疫情轉緩。」曹觀友表示,「檳州政府強調,所有與醫藥旅遊相關的機構,必須提供資料給檳州政府,以共同有效地解決問題。
他也表示,與此同時,當地居民也憂心醫療的可負擔性,即病人能否付得起私人醫院的醫藥費,呼籲更多醫療機構般提供常人可負擔的醫療服務。國際醫療旅遊業的蓬勃,也和馬來西亞政府的參與有關,設立了在財政部下的專責機構馬來西亞醫療旅遊理事會,負責國際推廣醫療旅遊。
她表示,英國的國際醫療旅行雜誌(International Medical Travel Journal ,IMTJ)指出,2019年馬來西亞吸引了130萬名醫療旅遊遊客前來,名列第一。他表示,醫療旅遊患者的標準作業程序,應由入境事務處 (Immigration Department)、馬來西亞醫療旅遊理事會(Malaysia Healthcare Travel Council ,MHTC)共商。截至17日中午,馬來西亞累計確診病例為9200例。《東方網》報導,「衛生部正在擬定醫藥旅遊領域的標準作業程序,而州政府的立場是,在該標準作業程序出爐前,檳州政府不接受在此類病人,而且檳城現在還有活躍病例。
從6月10日起,馬來西亞已進入「復原式行動管制令」( Recovery Movement Control Order )階段。理事會也正在積極尋求與東協國家(ASEAN)、中東國家,建立強健的市場連帶。
《星報》報導,馬來西亞醫療旅遊理事會首席執行官Sherene Azli1月10日表示,馬來西亞已是國際間公認的最好的國際醫療旅遊地點,甚至超越了美國。」 曹觀友指出,17日下午州務大臣將主持跨部門的視訊會議,處理關於醫療旅遊的問題。
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表示,若疫情受到控制,8月31日之後國家就可恢愎正常化。《中央社》報導,目前馬來西亞僅允許持馬來西亞護照和符合特定條件的外籍人士入境,採取嚴格隔離標準作業程序。
泰國在後疫情時代,也打算搶占醫療旅遊這塊領域。普吉瓦奇拉醫院(Vachira Phuket Hospital)院長 Chalermpong Sukontapol 說,普吉島是世界級的旅遊地點,在新常態時代(new normal era),應該升級醫療旅遊至國際等級。旅遊業構成泰國17%到18%的GDP,因疫情封鎖措施,旅遊業與相關行業受到重挫。馬來西亞則是受到嚴格的行動管制令( Movement Control Order)影響。
《路透社》報導,檳州政府的聲明中指出,14日有3名印尼患者透過包機抵達私人醫院,包括2名癌症患者和1名需要立即醫療處置的患者。發展醫療旅遊,也有可能致使當地居民難以負擔私人醫院高價的醫療服務。
《曼谷郵報》7月23日報導,普吉市(Phuket)已經提出30億泰銖(約28億3919萬新臺幣)預算規模的醫療旅遊計畫。《星州網》報導,曹觀友去年(2019年)曾指出,2018年檳州政府從醫療旅遊獲益逾5億6800萬令吉(約39億7374萬新臺幣),佔馬來西亞醫療旅遊總收益的37.87%。
他說,最早在2017年,當時普吉市的首長就已經提出結合醫療服務與觀光的計畫中國菜隨移民越洋,客家他方,早就演變出絢麗多姿的新生命。